大原文商旅:以专业文旅规划商业设计构筑行业竞争壁垒
发布时间:2025.08.01
大原文商旅的文旅规划设计始终以 “文化为魂”,擅长从在地文化中提炼核心 IP,实现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在竹溪武陵不夜城项目中,团队深入挖掘当地非遗戏曲资源,开创性地打造 “非遗戏曲街区”,将楚剧、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商业街打造的每一个细节 —— 从建筑立面的戏曲元素浮雕,到商铺命名的戏曲典故,再到夜间演艺的沉浸式戏曲剧目,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自然接受文化熏陶。这种 “文化场景化” 的规划理念,使项目开业 54 天客流量突破 400 万,成为政企合作传承非遗文化的典范,也印证了专业商业设计公司对文化价值转化的精准把握。
武陵不夜城
武陵不夜城
遵义 1935 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更是将红色文化 IP 的挖掘做到极致。紧邻遵义会址的地理优势,被大原文商旅转化为 “红色记忆 + 现代消费” 的独特场景:通过复原文革时期建筑风貌,植入红军标语墙、革命故事展陈等元素,同时规划红色文创店、主题餐饮等商业业态,形成 “参观 - 体验 - 消费” 的闭环。项目不仅成为全国红色文旅融合标杆,更创造了年接待量超 300 万人次的运营佳绩,展现了文旅规划设计中文化赋能商业的强大生命力。
遵义历史文化街区
遵义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资深商业设计公司,大原文商旅在商业规划中始终坚持 “业态适配性” 原则,拒绝盲目复制标准化模式。乐山耍码头项目的成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城市更新省级重点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其 “码头交通枢纽 + 滨江景观” 的双重属性,规划出 “交通集散 - 文化体验 - 休闲消费” 三位一体的业态体系:在码头入口设置旅游咨询与换乘中心,中段布局乐山美食长廊与非遗手作工坊,临江区域打造夜游观景平台与特色民宿集群。这种 “文旅 + 交通” 的创新业态组合,使项目不仅解决了游客换乘痛点,更创造了日均客流超 2 万人次的商业价值,成为省级文旅示范项目。
乐山耍码头
山海集乡村振兴商业项目则体现了大原文商旅对乡村业态规划的深刻理解。团队摒弃 “城市商业下乡” 的简单思维,而是以 “在地资源激活” 为核心,规划出 “农产品文创加工 - 田园研学体验 - 乡村市集” 的产业链条:将当地稻田转化为 “稻梦空间” 研学基地,把村民手作的腊肉、茶叶升级为文创伴手礼,每周举办的 “山海市集” 更是吸引周边城市游客专程打卡。这种商业规划既保留了乡村本真风貌,又实现了 “农民增收 + 游客满意 + 企业盈利” 的多方共赢,为乡村文旅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了范本。
三亚飞来湾乡村商业振兴项目
与普通设计公司不同,大原文商旅的文旅规划设计始终贯穿 “运营导向” 思维,从项目初期就将流量转化、成本控制等运营要素纳入规划体系。竹溪东门老街改造项目中,团队不仅修复百年建筑风貌,更前瞻性地引入 “轻资产运营” 模式:通过统一招商、品牌孵化、活动策划等服务,吸引 200 + 商户入驻,其中 80% 为本土特色品牌。同时规划 “老街文化节”“非遗市集” 等常态化活动,使项目开业即实现商户出租率 100%,年营业额突破 5000 万元,成功让沉寂的老街焕发商业活力。
大原文商旅设计-竹溪东门老街
TFT 天府中芯 - 天府 walk 项目作为世界级 CBD 综合体,更彰显了大原文商旅在大型商业规划中的全局视野。团队以 “城市商业新地标” 为定位,规划出 “高端零售 + 文化展演 + 商务社交” 的复合型业态,同时预留 30% 的弹性空间用于后期业态调整。通过引入首店经济、策展型零售等创新模式,项目开业首年即吸引超 50 家国际品牌入驻,客流量稳居成都商业项目前三,印证了专业商业设计公司对商业趋势的精准预判。
从非遗街区到红色文旅,从乡村振兴到城市 CBD,大原文商旅以 “文化赋能、业态创新、运营前置” 的三大核心优势,构建起文旅规划设计的独特竞争力。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是其作为商业设计公司对 “文旅商业本质” 深刻洞察的结果 —— 让文化有载体,让商业有温度,让规划有实效,这正是大原文商旅在行业中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大原文商旅商业规划设计更多案例:http://www.exptop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