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商业改造升级怎么干?大原文商旅两大案例拆解商业设计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10.24

不少历史街区陷入 “守着文化资源却赚不到钱” 的困境:要么过度强调保护导致商业功能缺失,要么盲目商业化破坏历史风貌,最终沦为 “游客打卡即走、商户经营艰难” 的尴尬境地。大原文商旅以 “文化为魂、商业为脉、体验为核” 的商业设计逻辑,针对 “遵义 历史街区”“竹溪东门老街” 的独特基因,定制改造方案,实现 “历史风貌不褪色、商业活力不打折” 的双重目标,为历史街区商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经验。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案例一:遵义历史街区 —— 红色文化赋能,重塑历史街区商业生态

改造前商业痛点

作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历史街区,遵义历史街区改造前存在三大商业短板:一是文化与商业割裂,仅保留红色建筑外观,内部无红色文化展示与体验场景,游客 “看建筑却不懂历史”,停留时间不足 30 分钟;二是业态杂乱无章,沿街多为廉价纪念品店、普通餐馆,与红色主题脱节,客单价仅 25-35 元,且 70% 商铺因客流少处于半空置状态;三是动线设计低效,主街与红色景点(如遵义会议会址周边)无衔接,客流无法导入街区,自然客流日均不足 800 人。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商业设计策略与升级效果

紧扣 “红色文化 + 商业体验” 双核心,从三大维度重构商业生态:

动线设计:串联红色节点,打通客流通道

规划 “一核三带” 动线 —— 以 “遵义 1935” 主题广场为核心,打造 “红色记忆步道”“商业消费带”“文化展示带”,通过地面红色标识、主题指引牌,将街区与周边红色景点无缝衔接;增设 2 处游客集散中心,开通至红色景点的免费接驳车,客流导入效率提升 200%,自然客流日均增至 5000 人。

业态规划:红色 IP 赋能,分层匹配消费需求

淘汰低效业态,引入 “红色文创店”(如复刻革命时期文具、定制红色主题纪念品)、“沉浸式体验馆”(VR 重现遵义会议场景)、“红色主题餐饮”(还原革命时期 “忆苦思甜” 套餐),同时保留 30% 本地特色小吃铺,形成 “文化体验 + 基础消费” 的业态组合;客单价从 35 元提升至 90 元,商铺空置率降至 5% 以下。

场景设计:保护历史风貌,植入商业互动

采用 “修旧如旧” 原则,修复街区内 20 栋红色建筑的砖木结构、雕花门窗,同时在建筑一层增设透明展示橱窗,展示红色文物复刻品;在街区中段设置 “红色舞台”,每日举办 “小红军宣讲”“革命歌曲演唱” 等活动,游客停留时间从 30 分钟延长至 2.5 小时,周末单日最高营收突破 30 万元。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案例二:竹溪东门老街 —— 民俗文化活化,激活历史街区商业活力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改造前商业痛点

竹溪东门老街拥有 400 年历史,以明清风格建筑、传统手工艺为特色,改造前却因商业设计失当陷入沉寂:一是建筑风貌衰败,15 栋明清建筑墙体开裂、屋顶漏雨,因缺乏专业修缮,部分沦为杂物堆放点,商业空间无法使用;二是业态低端固化,沿街多为五金店、杂货店,仅 3 家零散手工作坊,无民俗文化相关商业业态,本地居民不愿逛、游客不会来;三是体验场景缺失,无民俗展示、互动项目,街区仅作为 “路过通道”,无商业消费转化。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商业设计策略与升级效果

以 “民俗文化活化” 为核心,通过商业设计让历史街区 “可逛、可玩、可消费”:

空间设计:修复历史建筑,拓展商业场景

邀请非遗工匠参与建筑修缮,采用明清时期的榫卯工艺、青砖灰瓦修复 15 栋老建筑,同时将建筑二层改造为 “民俗民宿”,一层作为 “非遗工坊”(如竹编、木雕体验),地下空间打造 “民俗文化展厅”,商业使用面积从原有 800㎡增至 2500㎡,实现 “一层一业态、一栋一特色”。

业态规划:民俗 IP 驱动,构建消费闭环

引入 “竹溪竹编”“古法酿酒” 等 6 家非遗工坊,开设 “民俗主题餐厅”(主打竹溪传统宴席 “八大碗”),增设 “民俗文创店”(开发竹编饰品、老街主题明信片),同时配套 2 家社区便民超市,兼顾游客与本地居民需求;改造后商户月均营收从 1.2 万元增至 4.5 万元,本地居民消费占比达 40%。

活动设计:季节民俗联动,提升商业粘性

春季举办 “老街民俗节”(展示舞龙、皮影戏),秋季开展 “非遗手作市集”,每月设置 “民俗体验日”(游客可免费学习竹编、酿酒);通过场景化活动,游客停留时间从 15 分钟延长至 3 小时,节假日日均客流突破 3000 人,老街从 “闲置街区” 变为 “竹溪民俗打卡地”。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历史街区商业改造的 “定制化方法论”

从红色主题的遵义历史街区,到民俗特色的竹溪东门老街,大原文商旅的核心逻辑始终是:不把历史街区当 “普通商业地产” 改造,而是先深挖其 “文化基因”(红色、民俗),再通过 “动线打通客流、业态匹配需求、场景激活体验” 的商业设计,让历史文化成为商业增值的 “引擎”,而非 “束缚”。未来,大原文商旅将持续深耕历史街区商业改造领域,为更多拥有文化底蕴的街区,打造 “风貌保得住、商业活得了” 的可持续发展样本。



大原文商旅业务简介


专注商业地产全链条服务,核心业务包括:

城市商业更新:三旧改造(如遵义1935街区)、地标商业设计(TFT天府中芯)

文旅商业融合:打造非遗戏曲街区(武陵不夜城54天吸引400万客流)

一体化服务:覆盖前期定位、设计规划、场景营销到落地运营

行业资质:15年经验,全国56城项目落地经验,获REARD设计金奖等100余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