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设计如何盘活商业地产?大原文商旅三大项目解锁 “设计驱动” 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10.24

当下不少文旅类商业地产陷入 “招商难、客流少、营收低” 困境,核心症结在于商业街设计与商业需求脱节 —— 动线混乱导致客流分散、业态无序降低消费意愿、场景单调难以留住客群。大原文商旅以 “设计为杠杆”,针对 “武陵不夜城”“乐山耍马头”“南充西河印象河滨商业街” 的商业痛点,通过定制化商业街设计,实现从 “低效闲置” 到 “商业旺地” 的蜕变,彰显专业商业地产盘活能力。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案例一:武陵不夜城 —— 夜间商业街设计,激活 24 小时商业坪效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改造前商业痛点

作为传统夜市改造项目,武陵不夜城改造前的商业街设计存在三大商业短板:一是动线无序,摊位沿道路随意排布,主通道与支巷无区分,客流易拥堵却难抵达深处商铺,边缘摊位空置率达 30%;二是业态无规划,小吃摊、杂货铺混杂,缺乏消费层次,客单价仅 15-20 元,且夜间 21 点后无持续吸引点,坪效持续低迷;三是场景无商业联动,仅靠基础照明,无设计感的环境无法激发拍照传播欲,难以形成二次客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商业街设计策略与盘活效果

以 “夜间商业坪效最大化” 为目标,从三大设计维度破局:

动线设计:主街引流 + 次街留客

规划 “一主两副” 动线 —— 主街宽 8 米,串联 12 处互动灯光装置(如发光秋千、水幕电影),作为客流核心通道;两条次街宽 4 米,围绕 “非遗手作”“主题文创” 等体验业态布局,通过地面彩绘引导客流深入,边缘商铺空置率降至 5% 以下。

业态设计:分层适配夜间消费需求

首层以 “快消小吃 + 零售” 为主,匹配游客即时消费;二层引入沉浸式剧本杀、特色餐饮,提升客单价至 80-100 元;同时在主街端点设置 “夜间市集舞台”,每日举办民俗表演,延长客流停留时间至 4.5 小时。

场景设计:灯光赋能商业传播

提取武陵少数民族元素,打造 “奇幻森林” 主题灯光场景,商铺外立面统一采用透光材质,与灯光装置形成视觉联动,90% 以上游客会拍照分享,带动社交媒体曝光量月增 50 万 +,间接提升客流 30%。

改造后,武陵不夜城商铺月均坪效从 80 元 /㎡升至 320 元 /㎡,周末单日营收突破 50 万元,成功盘活夜间商业地产价值。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案例二:乐山耍马头 —— 文化赋能商业街设计,联动全域文旅客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改造前商业痛点

乐山耍马头作为古码头改造项目,改造前的商业街设计完全脱离 “商业 + 文旅” 联动逻辑:一是动线割裂,码头历史石阶与商铺无衔接,游客参观完码头后直接离场,商铺触达率不足 20%;二是业态与在地 IP 脱节,零散小餐馆无 “乐山美食” 特色,无法承接乐山大佛、峨眉山的过境客流;三是商业界面无记忆点,破旧墙体与现代招牌混杂,缺乏文化标识,难以形成品牌认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商业街设计策略与盘活效果

紧扣 “码头文化 + 乐山美食” 双 IP,以设计串联 “文旅客流 - 商业消费”:

动线设计:历史节点联动商业

保留码头原有石阶动线,增设 3 处 “景观连廊”,将码头入口与商业街主街无缝衔接;在连廊两侧布局 “美食体验工坊”,游客从码头下来即可参与豆腐脑制作,商铺触达率提升至 90%。

业态设计:围绕美食 IP 分层规划

主街以 “乐山老字号美食” 为主,引入跷脚牛肉、钵钵鸡等品牌店,形成 “美食打卡带”;次街设置 “美食文创店”,推出 “大佛 + 码头” 联名伴手礼,满足游客纪念消费需求,客群覆盖率从单一游客扩展至本地居民与过境游客。

界面设计:文化符号强化商业辨识度

统一商铺外立面为 “复古青砖 + 木质格栅”,在主街入口打造 “岷江码头” 主题雕塑,墙面嵌入老照片展框,让商业街成为 “可逛、可拍、可消费” 的文化场景,商户月均营收增长 200%,成功承接周边景区客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


案例三:南充西河印象 —— 生态融合商业街设计,降低社区商业空置率

改造前商业痛点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南充西河印象河滨商业街改造前,因 “生态与商业割裂” 的设计缺陷陷入困境:一是动线与生态资源脱节,河道两岸无步行系统,商铺与西河景观完全隔离,客流仅靠临街道路,自然客流少;二是业态与客群错配,以五金、建材为主的业态,与周边居民 “休闲消费” 需求不符,商铺空置率高达 60%;三是场景无休闲属性,无休息空间与景观节点,无法吸引客群停留,消费频次极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商业街设计策略与盘活效果

以 “生态 + 休闲” 为设计核心,打造 “社区商业活力带”:

动线设计:绿道串联商业与生态

沿西河打造 2 公里生态绿道,与商业街主街平行布局,每隔 100 米设置 “景观出入口”,实现 “绿道逛景 - 商业街消费” 的动线闭环;同时拓宽商业街步行道至 6 米,增设休息长椅,客群停留时间从 10 分钟延长至 1.5 小时。

业态设计:匹配休闲消费需求

清空原有五金、建材商铺,引入轻食咖啡、亲子游乐、文创书店、社区便民服务等业态,其中 “亲子游乐 + 餐饮” 组合占比 40%,精准匹配周边家庭客群,商铺空置率降至 0%,实现 100% 出租。

场景设计:季节主题激活商业活力

在绿道与商业街衔接处,春季打造 “樱花长廊”、秋季举办 “河滨市集”,将生态景观转化为商业引流节点;商铺外摆区采用 “绿植 + 休闲桌椅” 设计,营造 “户外休闲” 氛围,市民休闲频次从每月 1 次升至每周 3 次,商铺租金上涨 40%。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原文商旅:以商业街设计为核心,破解商业地产盘活难题

从夜间商业街的坪效激活,到文旅商业街的客流联动,再到社区商业街的空置率破解,三大项目印证了大原文商旅的核心能力 —— 不只是 “改造场景”,更是通过 “动线规划适配客流、业态设计匹配需求、场景联动激活消费” 的商业街设计方法论,为商业地产注入持续活力。未来,大原文商旅将继续以设计为驱动,为更多商业地产项目提供从规划到落地的全链条盘活方案。




大原文商旅业务简介


专注商业地产全链条服务,核心业务包括:

城市商业更新:三旧改造(如遵义1935街区)、地标商业设计(TFT天府中芯)

文旅商业融合:打造非遗戏曲街区(武陵不夜城54天吸引400万客流)

一体化服务:覆盖前期定位、设计规划、场景营销到落地运营

行业资质:15年经验,全国56城项目落地经验,获REARD设计金奖等100余奖项